吴琛,女,汉族,中共党员,福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土木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14年,积极探索应用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曾多次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批“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福建省金牌工人”等荣誉,当选为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一、 崇德修身,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吴琛同志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按“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领学院改革发展,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为学生定期开设“院长思政课”系列讲座,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为青年学生提供精神食粮。近两年,专题讲座《建筑业新时代呼唤土木新工科人才》引导学生认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做具有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专题讲座《不忘当代青年奋斗初心,牢记工程强国建设使命》结合五四运动100周年的历史背景,宣讲五四精神和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鼓励学生志存高远、修身立德。
作为专业教师,用学识和阅历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积极建设课堂育人主渠道,提出将“关注民生、关爱生命、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工程伦理、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的八大“德育元素”渗透于工程防灾减灾课程群。主持《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恢弘浩大的土木工程”等8个专题,让学生体会土木的广博与厚重,为新生种下第一颗梦想的“种子”。主讲《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思政示范课,结合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和中国学者最新研究成果“提精神”;组织学生分析工程事故和灾害破坏“强担当”;针对工程事故和工程伦理的负面认识,从专业角度“抵歪风”。通过课程中的价值塑造,帮助同学树立信心理想,将所学知识服务国家需求和社会进步。
二、 教学立本,做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筑梦人
该同志坚持教育改革创新。主持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国家级、省级教研教改项目10余项。在国内率先开展“虚实结合”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土木工程新工科建设和“德智相融”的课程群建设。“十三五”期间,连续三届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负责人,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全力打造专业教育质量文化,引领专业建设走在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土木工程专业于2017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带领团队在福建省内率先开办“智慧建造”综合实验班和“智能建造”新专业,为培养适应建筑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工科人才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所牵头的防灾减灾教学团队于2018年获批省级教学科研团队。
担任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带头开展智慧教学改革。主讲的线上课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自主研发的《近海腐蚀环境下高层建筑剪力墙抗震性能评估虚拟仿真实验》分别在“中国大学MOOC”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向全国开放共享,并于2020年双双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深入研究应用创新型高校课堂教学方法,获得福建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每年在省内外开设教学讲座10余场,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 科研立身,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践行者
该同志从事建筑结构抗震、智能监测/检测、工程结构健康诊断、绿色建材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多次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被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围绕土木工程高难度施工质量安全管控等国家重大需求和福建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地方需求,以施工监测数据的传感、处理和分析为主导,系统建立高难度施工数字化监控创新技术。针对高支模支撑、大体积混凝土和超长结构三类高难度施工工程存在的质量安全“评价难”问题,提出数字化评价方法,消除了人工检测和评价的误差与主观性,实现了施工质量安全的精准、高效和智能评价。针对超声波检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损伤和钢筋密集区混凝土密实度存在的“测不准”问题,研发了可塑性强、信号稳定、损耗率低的 BFO-BT/PVDF应力传感器,实现了对裂缝诱因即温度应力的直接监测,为高难度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传感设备和应用技术。针对人工监测存在范围受限、信息采集不连续、数据管理不规范、响应滞后等问题,创建了高难度施工数字化监测远程智能平台,改变了纸质化记录和反馈滞后的现状,实现了施工和验收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提出的数字化施工监测技术应用于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20余项大型工程中,直接经济效益达5.44亿元,创新成果在中建、中铁等20余家企业推广应用,并申报2020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